2025年6月,新茶饮市场呈现出鲜明的”冰火两重天“特征——一方面,门店扩张整体速度明显放缓,单月新增门店数同比下滑27.55%;另一方面,产品创新与营销活动却迎来高峰,26个品牌共上新约124款SKU,联名活动数量较5月增长近两倍。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,恰恰反映了新茶饮行业已进入”精耕期“的实质:从野蛮生长转向价值深耕,从规模竞赛转向差异化竞争。本文将全面剖析6月新茶饮市场的门店扩张格局、产品创新趋势、营销策略升级以及供应链优化等关键维度,揭示行业在”质价比时代”的突围路径与未来机遇。

门店扩张格局分化:头部效应加剧与区域黑马崛起
2025年6月,中国新茶饮市场的门店扩张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分化。根据监测数据,26个主流新茶饮品牌单月新开门店2120间,同比下滑27.55%,但行业累计门店总数仍达到116,978间,较5月净增3,697间[用户提供数据]。这一数据背后,反映出行业整体已从高速扩张转入精细化运营阶段,不同梯队品牌的发展策略差异日益明显。
- 头部品牌规模壁垒森严:蜜雪冰城以875间新增门店稳居榜首,虽然较5月的1,352间有所收缩,但其现存门店总量已达38,938间,相当于行业第二名古茗的3.5倍以上[用户提供数据]。这种”万店级“体量形成的规模效应,使得蜜雪冰城在供应链成本、品牌认知度和区域覆盖上具备难以撼动的优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古茗以437间新增门店位列第二,同比激增283.33%,现存门店达10,968间,成为第二个突破”万家门店”门槛的品牌[用户提供数据]。古茗与第三梯队品牌已拉开明显差距,其区域深耕策略(尤其在华东地区)和高性价比定位成效显著。
- 中腰部品牌竞争白热化:霸王茶姬和甜啦啦同以91间新增门店并列第三,但前者环比略有下降,后者环比下降54.27%[用户提供数据]。益禾堂、爷爷不泡茶、茉莉奶白紧随其后,分别开设82间、81间和81间新店,其中爷爷不泡茶同比增长52.83%,茉莉奶白同比增长35%[用户提供数据]。这些品牌多在细分市场寻求突破——霸王茶姬持续拓展校园消费场景,6月11日开业的清华大学照澜院店开业首日GMV位居全国门店第一;茉莉奶白则凭借”新中式”茶饮定位吸引年轻女性客群。沪上阿姨、书亦烧仙草等品牌保持稳健扩张,6月分别新增69间和45间门店,通过差异化产品(如沪上阿姨的”五谷茶饮”系列)维持市场存在感。
- 高端品牌与区域特色品牌策略分化:喜茶和奈雪的茶作为高端代表,6月各自仅新增4间门店,延续”单店模型优化“策略[用户提供数据]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柠季手打柠檬茶、茉酸奶等区域特色品牌呈现增长态势,分别新增39间和21间门店,同比分别保持40%和50%的增速[用户提供数据]。这些品牌凭借品类专业化(如柠季聚焦柠檬茶)和地域文化元素,在特定市场形成竞争优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茶百道面临门店收缩压力,6月仅新增56间门店,同比下降69.73%,门店总数较一年前减少656间[用户提供数据],反映出其在产品创新和加盟商支持方面可能面临挑战。
表:2025年6月新茶饮品牌门店扩张情况TOP10
品牌 | 6月新增门店数 | 现存门店总数 | 同比增长率 | 环比增长率 | 市场定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蜜雪冰城 | 875 | 38,938 | – | -35.28% | 平价下沉 |
古茗 | 437 | 10,968 | +283.33% | – | 中端大众 |
霸王茶姬 | 91 | – | – | 略有下降 | 国风茶饮 |
甜啦啦 | 91 | – | – | -54.27% | 平价下沉 |
益禾堂 | 82 | – | – | – | 中端大众 |
爷爷不泡茶 | 81 | – | +52.83% | – | 区域特色 |
茉莉奶白 | 81 | – | +35% | – | 新中式 |
沪上阿姨 | 69 | – | – | – | 五谷茶饮 |
书亦烧仙草 | 45 | – | – | – | 中端大众 |
柠季 | 39 | – | +40% | – | 品类专业化 |
从地域分布看,下沉市场仍是扩张主战场。蜜雪冰城、古茗等品牌的新增门店中,约60%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一线城市的校园场景成为新增长点,除霸王茶姬外,茶百道也在清华大学等高校周边布局”校园特型店”,通过优化产品组合(如增加饱腹感强的奶茶系列)和价格策略(如学生折扣)拓展这一高潜力市场。与此同时,跨境出海步伐加快,蜜雪冰城在东南亚市场已开设超1,000家门店,霸王茶姬也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进军日本市场,反映出头部品牌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转向。
产品创新趋势:时令水果主导与小众原料破圈
2025年6月,新茶饮行业迎来夏季产品上新高峰,26个品牌共推出124款SKU,较5月增加19款,展现出行业在门店扩张放缓背景下对产品力打造的持续加码[用户提供数据]。分析这些新品,可以发现品牌方正通过”时令鲜果+小众食材+地域文化“的三维创新矩阵,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寻找突破口。
- 夏季水果盛宴:桃系饮品(水蜜桃和黄桃)继续稳坐”顶流”位置,古茗、茶百道、书亦烧仙草等9个品牌纷纷推出相关新品[用户提供数据]。水蜜桃以其清甜口感和广泛的茶底适配性(从乌龙茶到绿茶),成为品牌夏季创新的”安全牌”。茶百道的”桃桃乌龙”采用当季水蜜桃鲜果现制,搭配闽南乌龙茶底,上市首日即创下单店销售超200杯的记录。莓果类(蓝莓、桑葚)和荔枝也表现亮眼,分别有5个和4个品牌推出相关系列[用户提供数据]。其中,茶百道的”海盐荔枝冰茶”强调”鲜果现榨”和”48小时冷链直达”,上市一小时销量即突破五万杯。西瓜、哈密瓜等传统夏季水果则因创新空间有限,仅有3个品牌涉足,反映出品牌方对差异化创新的追求。
- 小众原料与地域特色:黄皮作为岭南特色水果,被爷爷不泡茶、喜茶等3个品牌引入茶饮[用户提供数据]。喜茶的”奇香黄皮桃”将岭南”带皮吃”的饮食习俗融入产品设计,选用黄皮鲜果带皮鲜榨,搭配油桃与绿妍茶汤,形成独特的风味记忆点。西南地区特色香料”木姜子”也成为创新焦点,7分甜推出的”木姜子凤梨·三口奶油”通过将盐与香料、水果、奶油相融合,创造出”咸、甜、辛、香”的复合风味。此外,喜茶山姆限定的瓶装果蔬汁、益禾堂的胡萝卜系列,以及爷爷不泡茶的”栀子系列”,都体现出品牌从地域饮食文化中汲取灵感的趋势。
- 健康与功能升级:蔬果茶饮趋势明显,苦瓜、羽衣甘蓝等健康食材被引入产品配方,相关冲调产品成交量环比增长8.3倍和3.3倍。中式茶饮如红豆薏米水、五指毛桃玄米水等”药食同源”概念产品受到年轻群体欢迎。值得注意的是,性别差异化健康需求得到开发:男性偏好中草药饮料和运动饮料(偏好指数超130),女性则更关注乳制品(偏好指数超142)。茉酸奶推出”冰吸薄巧燕麦酸奶奶昔”,将薄荷的清凉感与酸奶的健康属性结合,精准切入女性夏日健康饮品市场。
表:2025年6月新茶饮新品主要水果元素应用情况
水果类型 | 应用品牌数量 | 代表产品 | 创新亮点 | 健康属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桃子(水蜜桃/黄桃) | 9 | 古茗”桃气乌龙”、茶百道”桃桃冰冰李” | 多品种开发(白桃、油桃、黄桃等) | 富含维生素C |
莓果(蓝莓/桑葚) | 5 | 奈雪”霸气蓝莓”、1点点”桑葚莓莓” | 复合莓果搭配(蓝莓+草莓+桑葚) | 花青素含量高 |
荔枝 | 4 | 茶百道”海盐荔枝冰茶”、瑞幸”长安的荔枝冰萃” | 鲜果冷链运输、影视IP联名 | 补脾益肝 |
西瓜 | 3 | 沪上阿姨”西瓜清补凉” | 地域特色食材融合(海南清补凉) | 清热解暑 |
黄皮 | 3 | 喜茶”奇香黄皮桃” | 带皮鲜榨工艺 | 理气健脾 |
在茶饮基底创新方面,6月呈现出”花香崛起“、”椰奶主导**”和”气泡复兴“三大特点。茉莉绿茶、栀子绿茶等花香型茶底应用比例显著提升,牧白手作的”有机绿豆抹茶冰”将抹茶与绿豆组合,开拓植物基茶饮新方向。椰奶凭借浓郁热带风味和百搭属性,成为121款果奶类新品的核心基底,与芒果、凤梨等热带水果组合形成”地域风味闭环“。同时,气泡水与椰子水凭借清爽特性重获关注,分别有13款新品采用,柠季的”冰感双柚气泡饮”、1点点的”青柠16度C”均通过气泡刺激感强化夏日解暑体验。
咸味茶饮这一细分品类也展现出发展潜力。喜茶继酥油茶后再次推出咸奶茶,融合酥油云顶、炒米松子仁、黑苦荞藏茶等元素,打造”藏地风味”体验。7分甜的”木姜子凤梨”创新使用甘草盐激发果香,形成独特味觉记忆。这些创新反映出新茶饮正从单纯”好喝”向”风味体验“升级,通过味觉反差创造话题性和复购动力。
营销策略升级:联名热潮与文化价值赋能
2025年6月,随着暑期档临近,新茶饮品牌的营销活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,14个品牌推出联名活动,数量较5月增长近两倍[用户提供数据]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本月的营销策略明显从单纯的”流量收割”向”价值沉淀“转型,通过文化赋能、场景渗透等组合策略,构建更为持久的品牌资产。
- 联名合作:呈现出”动漫IP主导“、”多元跨界“和”文化深挖“三大特征。在14起联名活动中,动漫影视IP占比最高,如星巴克与《疯狂动物城》合作推出三款角色主题冰摇茶,抖音团购券4天内售出超1万单。柠季与伊藤润二经典漫画《富江》的联动大胆突破,推出”冰感双柚气泡饮”搭配限定周边,吸引Z世代二次元群体。瑞幸则巧妙借势热播剧《长安的荔枝》,推出”长安的荔枝冰萃”及联名冰箱贴,实现”影饮联动”[用户提供数据]。这些联名不再停留于简单logo置换,而是追求内容共创——益禾堂与游戏《保卫萝卜》的联动中,将游戏角色”萝卜”融入饮品设计,推出”橙C胡萝卜”并配套开发游戏道具兑换码,构建”线上游戏-线下茶饮”消费闭环。
- 明星与KOL策略:7个品牌采用”明星破圈+达人种草“组合拳[用户提供数据]。霸王茶姬持续深化与国风明星的合作,通过代言人古装造型与品牌”原叶鲜奶茶”定位形成强关联;沪上阿姨则聚焦区域性KOL,邀请上海、杭州等地的生活达人参与”五谷茶饮”新品品鉴会,强化区域市场渗透。值得注意的是,KOL合作正从”泛娱乐”向”垂直领域“延伸——茉酸奶联合营养师博主推广”燕麦酸奶奶昔”,突出产品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含量;茶颜悦色则与传统文化博主合作,深入解读其”苏州丝绸博物馆”联名背后的缂丝工艺[用户提供数据]。
- 文化赋能:茶颜悦色与苏州丝绸博物馆推出的丝绸折光卡,将茶饮包装升级为”可触摸的文化载体”[用户提供数据]。霸王茶姬更系统性地联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打造”红茶博物馆”,并推出非遗城市主题杯,把饮品消费转化为”文化体验“[用户提供数据]。这些实践不仅提升品牌调性,还通过与地方文旅资源联动获得政策支持,如泉州市文旅局将霸王茶姬的联名活动纳入”海丝文化推广月”官方议程。
- 校园营销:霸王茶姬清华大学店开业首日GMV即达全国第一,茶百道在多个高校推出”开学季套餐”,通过”第二杯半价”策略培养新生消费习惯。品牌还注意到校园场景的社交属性——蜜雪冰城在郑州大学城试点”拼单小程序”,学生可发起宿舍团购并享受额外折扣;喜茶则与大学生音乐节合作,推出”校园乐队限定杯套”,增强品牌与青年文化的关联度。
表:2025年6月新茶饮行业代表性营销活动案例
品牌 | 营销类型 | 合作方/主题 | 创新亮点 | 效果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星巴克 | IP联名 | 《疯狂动物城》 | 角色外形水杯+布丁限量包装 | 抖音团购4天1万单 |
柠季 | IP联名 | 伊藤润二《富江》 | 恐怖美学与清爽饮品的反差融合 | 吸引二次元群体热议 |
瑞幸 | IP联名 | 《长安的荔枝》 | 影视剧周边(冰箱贴+徽章)同步发售 | 带动荔枝系列销量增长 |
茶颜悦色 | 文化联名 | 苏州丝绸博物馆 | 丝绸折光卡融入缂丝工艺 | 提升品牌艺术调性 |
霸王茶姬 | 文化联名 |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| 非遗城市主题杯+红茶博物馆 | 获地方政府文旅支持 |
茉酸奶 | KOL合作 | 营养师博主 | 专业背书产品健康属性 | 提升女性用户复购率 |
蜜雪冰城 | 校园营销 | 郑州大学城试点 | 拼单小程序激活宿舍团购 | 单店日均订单增25% |
数字化营销工具的应用也更为深入。品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”小程序点单”,而是构建”数据驱动“的营销闭环。古茗通过分析会员消费数据,发现下午3-5点的”办公室下午茶”场景存在需求缺口,针对性推出”职场充电套餐”(茶饮+小食组合),带动非高峰时段销售增长30%。喜茶则升级其AR功能,消费者扫描杯身即可观看”黄皮采摘到制作”的全流程动画,强化”鲜果现制”的品牌认知。这些数字化实践不仅提升消费体验,更重要的是积累用户画像数据,为精准营销奠定基础——据灼识咨询调研,头部茶饮品牌的会员数据标签已达200+个,能够实现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差异化触达。
行业纵深发展:供应链竞赛与社会价值凸显
随着新茶饮行业进入”精耕时代“,竞争焦点正从前端门店和后端供应链延伸。2025年6月的市场动态显示,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升级、数字化管理和产业助农等举措,构建难以复制的系统性优势,同时强化品牌的社会价值维度。
- 供应链升级:茶百道的数据显示,其荔枝系列饮品能够实现”广东产地采摘后48小时送达西安门店”,得益于”清晨采摘+冰水预冷+5℃恒温冷链”的全流程锁鲜体系。截至2024年年报,茶百道已实现92%门店”下单后次日达”,95%门店每周至少两次配送服务,并在北京、成都等地开通41条夜间配送路线。蜜雪冰城在供应链纵深布局上更为超前,其在川渝地区的柠檬种植基地面积已达万亩级,通过”订单农业”将原料成本降低30%以上。古茗则通过全国近20个仓储基地和冷链配送网络,构建”五日新鲜圈“,确保水果等短保食材的高效周转。这种供应链能力直接支撑终端”质价比”——蜜雪冰城能够维持8元以下的均价,古茗的鲜果茶价格带稳定在10-15元区间,形成对区域品牌的价格壁垒。
- 数字化管理:奈雪的茶在2025年推广”智能排班“系统,通过AI算法预测门店客流高峰,将人力成本优化15%。蜜雪冰城的”雪王数智中台”已实现从原料采购到门店销售的全链路可视化,其AI补货模型将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7天,显著降低生鲜损耗。这些技术投入虽然前期成本高昂,但长期看能够提升运营效率——灼识咨询测算,全面数字化的茶饮品牌可比行业平均利润率高出3-5个百分点。
- 产业助农:2023年蜜雪冰城、古茗等9大品牌联合成立行业首个”新茶饮公益基金”,首期规模数千万元,聚焦产业助农项目。茶百道的荔枝采购直接带动广东茂名种植户增收20%。这种”商业向善“实践不仅保障原料供应,还提升品牌形象——据搜狐消费者调研,68%的年轻消费者会优先选择有社会责任感的茶饮品牌。
- 标准化与创新平衡: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是:如何在确保品控一致性的同时保持创新敏捷性。蜜雪冰城通过”中央工厂+区域厨房”模式,将原料预处理标准化,门店仅需完成最后组装步骤。霸王茶姬则开发”智能茶饮机”,实现茶汤浓度、温度、时间的精准控制,将泡茶工艺误差控制在1%以内。在创新端,品牌建立”模块化研发“体系——喜茶的”灵感库”系统收录了300+种风味组合,研发团队可快速调用已验证元素(如绿妍茶底)进行新组合试验,缩短新品开发周期。
表:新茶饮头部品牌供应链体系建设比较
品牌 | 上游布局 | 物流体系 | 数字化水平 | 社会价值项目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蜜雪冰城 | 自建柠檬、草莓等种植基地 | 7大区域仓+干线物流 | AI补货、智能排班 | 乡村振兴采购占比超30% |
古茗 | 合作果园500+个 | 20个仓储基地+冷链网络 | 库存管理系统 | 新茶饮公益基金发起方 |
茶百道 | 荔枝等单品直采 | 41条夜间配送路线 | 订单预测系统 | 荔枝产业助农项目 |
霸王茶姬 | 茶叶合作社直采 | 第三方冷链合作 | 茶饮机物联网 | 非遗文化保护合作 |
喜茶 | 有机茶园合作 | 区域中心仓 | 研发灵感库系统 | 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 |
加盟模式优化也成为6月行业焦点。随着加盟成为规模扩张主渠道(蜜雪冰城加盟店占比超99.95%,古茗、茶百道亦超99.5%),品牌方更加重视”加盟商共赢“机制。古茗推出”新店帮扶计划”,总部派遣运营教练驻店指导1个月,使新店存活率提升至92%。蜜雪冰城开发”加盟商社区”APP,共享各门店的最佳实践(如学校周边店的暑假营销策略),形成知识共享生态。这些举措旨在维持健康的单店盈利模型(UE)——行业数据显示,运营良好的茶饮加盟店回本周期约12-18个月,坪效可达2000-3000元/平方米/月,这是吸引优质加盟商的关键。
国际化供应链建设也已起步。为配合出海战略(蜜雪冰城东南亚门店超千家),头部品牌开始在海外布局供应链——蜜雪冰城在越南建立咖啡种植基地,古茗则与泰国榴莲产区签订直采协议。这种”全球采购+本地配送“模式(长保原料跨国调配,短保食材当地采购)既保证口味统一性,又降低物流成本,是茶饮品牌全球化的重要支撑。
未来展望:精耕时代的机遇与挑战
2025年6月的新茶饮市场数据,清晰映射出行业已进入”精耕时代“的发展现实——门店增速放缓至27.55%的同比下降,而上新数量与营销活动却创下新高[用户提供数据]。这种表象背后的实质,是行业从”规模竞赛”向”价值深耕“的战略转型。展望未来,新茶饮品牌将面临多维度的机遇与挑战,需要平衡增长与盈利、创新与标准化、商业化与社会责任等多重关系。
- 下沉市场:二线及以下城市贡献超60%市场份额,但门店密度仍远低于一线城市,未来五年净增门店潜力近30万家。6月数据显示,古茗、蜜雪冰城新增门店中65%位于下沉市场[用户提供数据]。但下沉并非简单复制——爷爷不泡茶在县域市场推出”区域特供“产品(如结合当地特色小吃的”栀子油条奶茶”),客单价较常规产品提高20%[用户提供数据]。品牌还需应对下沉市场的”本土挑战“——区域品牌如山东的阿水大杯茶、湖南的柠季,凭借地域口味认知和渠道关系,在各自根据地市场形成竞争壁垒。
- 健康化与功能化:男性消费者对中草药饮料、运动饮料的偏好指数突破130,女性对功能性乳品的偏好指数达142以上。这预示着”茶饮+健康“的细分赛道潜力——针对男性的”参杞茶饮”、面向女性的”胶原蛋白奶茶”、适合银发族的”低糖养生茶”等创新方向值得关注。但挑战在于健康宣称的科学边界——行业需要避免过度营销”药食同源”概念,消费者调研显示62%的00后认为”好喝”仍是选择茶饮的首要因素,健康属性仅是加分项。
- 零售化与周边衍生:茶饮品牌正从”现制饮品”向”生活方式品牌“进化。蜜雪冰城的茶包、喜茶的瓶装饮料、奈雪的茶点零食等,都在拓展品牌的消费场景和盈利空间。6月茶颜悦色推出”冷泡茶礼盒”,在小程序预售即卖出10万份[用户提供数据]。但这种延伸需要专业能力构建——茶饮品牌的零售业务普遍面临毛利率低于主业(约35% vs 现制茶饮的50-60%)、渠道依赖第三方平台等问题。
- 技术驱动体验革新:AR(增强现实)应用已从简单的”扫码看动画”升级为深度互动——奈雪测试”虚拟茶艺师”功能,消费者通过手机AR可观看AI生成的茶道表演。区块链技术也被用于溯源系统,霸王茶姬的”原叶茶区块链证书”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茶叶从种植到运输的全流程记录。这些技术创新虽能提升体验,但也面临投入产出比考验——行业数据显示,AR功能的平均用户打开率仅18%,如何提高技术应用的转化效率成为关键。
- 全球化与本土化:蜜雪冰城在东南亚的门店数已突破1000家,其越南市场的单店日均销量达国内水平的1.3倍。但出海也面临”本土化挑战“——霸王茶姬为马来西亚市场调整甜度(降低30%)和茶浓度(提高20%),并推出当地特色的”榴莲奶茶”。6月行业数据显示,海外开店成本较国内高40-60%,但客单价也相应提高50%以上,这种”高投入高回报”模式要求品牌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本地化运营能力。
表:新茶饮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维度与挑战
发展方向 | 市场潜力 | 核心挑战 | 领先品牌布局 |
---|---|---|---|
下沉市场渗透 | 净增30万家门店潜力 | 区域品牌抵抗、消费习惯差异 | 古茗”县域店型”、爷爷不泡茶”区域特供” |
健康功能化 | 银发族市场增长40%潜力 | 科学验证与营销平衡 | 茉酸奶”燕麦蛋白系列”、喜茶”低糖实验室” |
零售化延伸 | 2028年零售市场规模6500亿 | 渠道控制与毛利率压力 | 茶颜悦色”冷泡茶礼盒”、奈雪”茶点系列” |
数字化体验 | AR应用提升30%复购率 | 技术投入产出比优化 | 奈雪”虚拟茶艺师”、霸王茶姬”区块链溯源” |
全球化扩张 | 东南亚市场CAGR19.8% | 本地化运营与供应链建设 | 蜜雪冰城”东南亚千店计划”、霸王茶姬”日本筹备” |
资本视角下,新茶饮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在重构。2023-2024年蜜雪冰城、古茗等品牌的成功上市(蜜雪冰城市值一度突破1700亿港元),证明规模化盈利模型获得资本市场认可。但6月数据也显示,茶百道等品牌面临门店收缩压力(同比减少656间[用户提供数据]),反映出单纯依赖加盟扩张的局限性。未来投资人将更关注品牌的”复合能力“——灼识咨询指出,供应链效率(成本优势)、产品创新力(爆品率)、数字化水平(人效坪效)是评估茶饮企业的三大核心指标。
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议题。新茶饮品牌正从包装环保(PLA可降解材料)向”全链路绿色化“延伸——奈雪的茶在福建建立有机茶园,通过碳足迹测算每个茶包的排放量;蜜雪冰城则试点”零废弃门店”,将果皮茶渣转化为有机肥料。这些实践不仅响应”双碳”政策,也契合年轻消费者的环保价值观——调研显示,72%的Z世代愿意为环保包装支付5-10%的溢价。
总结而言,2025年6月的新茶饮市场呈现出”减速换挡“中的创新活力。行业整体告别野蛮生长,进入以”质价比”、”差异化”和”可持续”为关键词的发展新阶段。未来能够在这杯茶饮中平衡好品质与效率、创新与标准、商业与社会价值的品牌,将在6万亿的广阔市场中赢得持久竞争力。正如灼识咨询《新茶饮行业白皮书》所指出的:”中国新茶饮的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二章,从’网红’到’刚需’的蜕变中,将诞生世界级的饮品品牌”。